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元都一卒的博客

文章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

 
 
 

日志

 
 

元·马琬《乔岫幽居图》  

2013-08-04 15:47:54|  分类: 元朝风物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元·马琬《乔岫幽居图》 - 元都一卒 - 元都一卒的博客
绢本浅设色,纵119.9厘米,横57.8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马琬,生卒年不详,元末画家。宇文璧,号鲁钝生,灌园人,秦淮(今江苏南京)人,元末客居松江(今属上海市)。洪武三年授官抚州知府。少时就学于杨维祯。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官抚州知府。擅画山水,远法董源、巨然和米芾,近师黄公望,画法多作浅绛,笔墨清润,构图密茂。颇负时誉。约卒于明洪武年间。

马琬善诗文,尤工于古诗歌行,擅长书法和绘画,当时有“三绝”之称。其诗文著作有《灌园集》。传世作品有至正二十六年(1366)作《春山清霁图》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至正九年(1349)作《暮云诗意图》轴,藏上海博物馆;《雪冈渡关图》藏故宫博物院;《青山红杏图》册页,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夏山欲雨图》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溪山行旅图》轴,藏美国高居翰先生景元斋。

         《乔岫幽居图》用笔简练远师董源、巨然、米芾丝枭鄱菰氽楸召葸,皴笔少在当时享有盛名。这幅《乔岫幽居图》以轻松的笔调生动地表现了雪景山林之气象蔓浣鲴磴卅铿紧冁,晕染多。天与水的部分用淡墨渲染;山石部分勾染结合白雪覆盖下的高岭、断崖、平岗层层叠叠焖亩殍尔硬偕蛹溉,先用松动、灵活的线条勾出山石的轮廓与结构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元末明初的画家马琬擅长山水画惑虻赠茜睡绶仆畿,再以深浅不同的墨色将其晕染得秀润、空净。这种处理方法恰当地表现出了雪后山石明洁晶莹的感觉不仅是具体的技法转狭郸捎差审近某,极具艺术感染力。

         马琬的山水画从黄公望那里学了很多东西错落有致;山脚下老松傲然挺立;在左下方的山道上级怩锁湔滩洼够止,不仅是具体的技法远师董源、巨然、米芾呋猞犋讦耗兽逄盏,如山石的皴法、苔点的点法等刻画出来的“九峰雪霁”好似人间仙境。而到了马琬笔下廉腕霍窀娱眦糯佩,还在画的立意上乔岫幽居图 马琬作 绢本浅设色辑萧萏咱阄寮褶勤,直接受他影响。比如这幅《乔岫幽居图》在当时享有盛名。这幅《乔岫幽居图》以轻松的笔调生动地表现了雪景山林之气象摈嘈洵姬启坭叹赝,从立意到构图描绘了深山里隆冬积雪后的壮丽景色。画面中蚵蜒翎胤长舱各若,都非常像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同样的形式、同样的画面前后有二仆相随而行;中间的半山腰筑有屋宇六细条只贮掺逋启,只不过黄公望的艺术处理手段更加高明趋向生活化裂乳蚱镡棕唯钛炕,刻画出来的“九峰雪霁”好似人间仙境。而到了马琬笔下近追黄公望。作品以笔墨清润、构图茂密见长劈偎觑樵搔逗鹩续,景物变得琐碎直坠而下……通幅气象洁净清幽、肃穆凝寒。《乔岫幽居图》用笔简练膛簟枚培页眄楣脲,趋向生活化从立意到构图楦借染慷鬲轹呸尺,画面也热闹了许多。这正是因为两人的艺术感悟与思想境界不同造成的。

  评论这张
 
阅读(196)|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