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元都一卒的博客

文章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

 
 
 

日志

 
 

元·黄公望《九珠峰翠图》  

2013-12-29 13:27:40|  分类: 元朝风物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元·黄公望《九珠峰翠图》 - 元都一卒 - 元都一卒的博客
凌本墨笔,纵79.6厘米,横58.5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江苏常熟人,原姓陆名坚,父母早逝,继永嘉黄氏。善画山水,师董源、巨然而自成一家。子久好黄老之学,为全真教忠诚信徒,绘画本其修道余事,后竟以此闻名,明清诸大家皆喜宗法之。
   例如这幅画的受画者杨维祯,是元代后期浙江与松江地区艺文人士景仰的文人,1346-1348年间,他在松江私人家中执教,得到黄公望的赠画后,在画上题一首诗,提到此地九峰三泖的景致,令他遥想家乡会稽的铁崖山。 此画虽然不着色,但是从山石的松软湿润,草木的生意盎然来看,正是画上两首题诗所描述的春天的景色。
  该幅无款印,根据王逢题识,知是大痴为草玄道人也就是杨维祯(1296 -1370)所作,又依杨维祯之题诗,因名曰“九珠峰翠”。张光宾先生在《元四大家》中,已将画作的年代及背景,作了相当详实的考证。
 此图以杨维祯寓居之“九峰三泖”(在今之上海市松江区)的九峰为背景,画中树木造形及山石的皴法,与《富春山居图》皆有关连相似之处。画山石以披麻皴法为主,长短兼施,淡墨勾皴再用浓墨逐层醒破,由于画在绫本中,受其织纹之影响,笔墨之韵味显得较为独特。但山石、树木皆加螺青染色,用笔特擅中锋使笔,雄健沈著,笔调变化丰富,将山石点染得苍莽秀逸。
 明吴其贞《书画记》称此画:“气色如新,画法潇洒有古雅气味。”在明暗的对照上,利用前浓后淡,一暗一亮的手法,使层次的推移显得繁复而深远,倍增景物之厚度与深度,将云影岚光尽收眼底,为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之外的另一巨作。
  评论这张
 
阅读(164)|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