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元都一卒的博客

文章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

 
 
 

日志

 
 

元·吴镇《墨竹谱册》  

2013-12-29 12:00:45|  分类: 元朝风物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元·吴镇《墨竹谱册》 - 元都一卒 - 元都一卒的博客
墨笔纸本,每页纵40.3厘米,横52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吴镇(1280——1354),字仲圭,自号梅花道人、梅道人、梅花庵主等。晚年亦号“梅沙弥”。嘉兴人,工诗文,擅画山水、梅竹、树石。书画名冠一时。其画风对明清山水画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与黄公望、王蒙、倪瓒称元四家。吴镇兼长水墨竹石,取法文同,又受高克恭影响。喜用秃笔重墨,笔锋劲利沉着,气势浑厚豪迈,自成一格。吴镇画给他儿子佛奴的长篇巨制《竹谱》册,为晚年的重要杰作。该册的题句印记,系统记述了他写竹的经验和创作理论。吴镇的画竹法对后世影响巨大。吴镇善写草书,师法怀素和杨凝式,笔势宛转遒丽,笔法古秀苍劲,风神潇洒。自成一家。
  吴镇墨竹谱册简称《墨竹谱》,共二十二页,每页纵40.3厘米,横52厘米,纸本,墨笔,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两页书苏轼撰文同偃竹记,后二十幅画各种姿态的墨竹,每幅都有图有文。作于1350年(元至正十年),时吴镇71岁,是画给儿子佛奴的。全册画竹诸态悉备,可谓得竹之真性情。册首隶书“万玉藂”三字,王一鹏所书,王为明弘治间贡生。
二十幅图,分别画新篁、嫩枝、老干、垂叶、雨竹、风竹、雪竹、坡地竹林、崖壁垂竹,或粗竿挺拔,竹叶清劲,或细枝临风,摇曳生姿。每幅画的构图都有很大的区别,以画谱而言,称得上变化多端,诸法悉备,成为后之学者极好的借鉴。
这套竹谱的图文组合最值得称道,画面上书与画的“经营位置”的创意:承前而启后。在宋以前,图上都不落文字,连作者的名款都没有。北宋开始,画上渐有作者姓名和时间的落款,开始时写得极小,或隐在画中,生怕影响了画面。至元代赵孟頫出,强调以书入画,不但注重用书法的笔法作画,而且其画上所题的诗、文也渐多,有时为记事甚至出现长题。吴镇此《墨竹谱》册,在其丰富多变的构图中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作者在画之前已为题文预留位置。书与画开始在画面上平分秋色,相得益彰,形成了中国画不同于其他艺术的最具文化意义的特色之一。
吴镇墨竹谱册从附图观之,图绘笋、粗竿、新篁、折枝共七八竿,错落有致。虽说吴镇墨竹宗文同,但他的画法与文同相比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文同画竹,竹竿纡曲,竹叶密集,而以墨之浓、淡示叶面之正、反。吴镇画竹,却以墨色的浓、淡示竹竿之前、后,新篁以淡墨画枝,而以浓墨画叶。叶之长、短,似随意生发,但疏落简率,苍劲挺拔。短枝疏叶,笔不连而意贯,一似其题款草书,纵横跌宕,一气呵成。笔锋略秃,中锋撇去,凝厉而厚重。竹根植于土中,根畔短草丛生,前浓而远淡,增强了画面透视的纵深感。
吴镇的墨竹宗文同,相比于文同的墨竹,吴镇的墨竹抒写性更强一点;而相比于元代除李衍、顾安之外的大多数墨竹画家,吴镇对于墨竹的造型性又更注重一些。他认为:“墨竹的位置,如画竹竿、节、枝、叶四者,若不由规矩,徒费功夫,终不能成画”。配合了形象的造型进行的抒写,固然无须刻意地描绘,但依然应该讲究“濡墨有深浅,下笔有轻重,逆顺往来须知去就,浓淡粗细便见荣枯。仍要叶叶着枝,枝枝着节,驰骋于法度之中,逍遥于尘垢之外,纵心所欲,不逾准绳”。因此,吴镇的墨竹,无论是何种姿态,都枝枝有出处,叶叶有去就。吴镇画竹,喜用秃笔重墨,笔锋劲力沉着,气势恢弘豪迈。他以墨之浓淡示竹竿之前后、新篁之叶枝、根草之近远增强了画面透视的纵深感。

3吴镇的墨竹宗文同,相比于文同的墨竹,吴镇的墨竹抒写性更强一点;而相比于元代除李衍、顾安之外的大多数墨竹画家,吴镇对于墨竹的造型性又更注重一些。他认为:“墨竹的位置,如画竹竿、节、枝、叶四者,若不由规矩,徒费功夫,终不能成画”。配合了形象的造型进行的抒写,固然无须刻意地描绘,但依然应该讲究“濡墨有深浅,下笔有轻重,逆顺往来须知去就,浓淡粗细便见荣枯。仍要叶叶着枝,枝枝着节,驰骋于法度之中,逍遥于尘垢之外,纵心所欲,不逾准绳”。因此,吴镇的墨竹,无论是何种姿态,都枝枝有出处,叶叶有去就。吴镇画竹,喜用秃笔重墨,笔锋劲力沉着,气势恢弘豪迈。他以墨之浓淡示竹竿之前后、新篁之叶枝、根草之近远增强了画面透视的纵深感

  评论这张
 
阅读(194)|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