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元都一卒的博客

文章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

 
 
 

日志

 
 

元·《春山图》  

2013-12-28 23:00:11|  分类: 元朝风物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元·《春山图》 - 元都一卒 - 元都一卒的博客
纸本水墨,纵73.2厘米.横42.3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皴山画树,笔法灵动天然,毫不雕饰,质朴中具冷逸幽趣。幅中山石大都呈圆弧状,以枯笔浓墨和遒劲挺捷的笔法勾勒,淡墨渲染不多或因纸质关系而年久微退去,故浓墨圆笔点苔及枯枝树则显得甚为突出,全幅散发出一股冷涩枯寂的美感。
该幅无作者名款,有学者从画上杨维祯题诗之书法风格与画中山石的轮廓线条笔意相仿,认为款题与画作皆出于一人之手。
此图虽不详其作者和主题,但是画面的内容和杨维桢的题诗,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线索。《春山图》的构图是以平远法和高远法相结合,近景处溪桥茅亭,山径曲折,中景是一块高耸突起的岩石,远景则山峰高耸灵动;中景与远景连接处安排了殿宇与疏林,成为了画面的最紧凑、繁密的地方,与其他地方形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山峰的画法十分简单,以单线勾勒为主,在山体的结构上,以淡墨连皴带染,笔墨效果自然生动,最后在其结构线上加大小不规则墨点。树画的更是随意而充满变化。浓墨淡墨,枯笔湿笔,都一笔成型,不做细致处理,毫无雕饰感。
在画面的最上方,杨维桢题诗一首;“巨然不作惠崇景,秀远最爱春山图。危峰戴出若孤弁,大树林立如千夫。杖藜谁行天姥道,酒船间出贺家湖。道人自指读书处,文璧峰前宅一区。”如果此诗是对《春山图》的解说,那么可以认为《春山图》所描绘的景色是有所依据的,即“文璧峰”——昆山马鞍山。

  评论这张
 
阅读(147)|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